关于工作的意义
Contents
今年以来,我一直深感工作的无意义,不知道每天上班是为了什么,这让我非常痛苦。一开始认为是工作内容太无聊,自己一点不感兴趣,于是尝试活水,换一个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方向。但活水的过过程中,和mentor、x1、x2都聊了一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和老板们聊完后得到的一个结论是,虽然工作内容很无聊,但是自己仍缺少的一个能力是,在工作中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于是自己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负责的领域,发现也有一些可以改造的东西。而自己也是刚工作了2年,自己还不太成熟,还想继续成长一下,于是放弃了活水。开始尝试做自己想做的技术改造。
完成了技术改造之后,自己又发现,这种技术改造其实对最终的晋升、绩效评定帮助并不大,只是自己爽了而已。但真实世界根本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进厂为老板打工,最重要的其实是做老板期望做的事情,能让老板爽了,最终的绩效才能高,晋升才有机会。而自己做的技术改造,和老板的okr其实根本匹配不上,虽然有用但没那么有用。但看了下老板的okr,自己完全不想且没有动力去做,自己又回到了认为工作没有意义的痛苦中。
幸运的是,在4月份的时候,认识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同事,几乎每天都和她无话不谈。这段关系一直持续到了六月,在这期间虽然工作依然非常非常不开心,但因为这位同事的存在, 不开心的情绪被压制住了。即使工作很痛苦,但自己仍能把工作做完。
但是在7月左右,由于自己的原因和这位同事的关系断崖式破裂。戒断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7月8月上班都是精神涣散、无法工作的状态。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为这段关系的破裂而难过,后来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每天都对着屏幕发呆,时不时就沉浸在之前的聊天记录中,甚至有时一看就是一上午一下午,导致工作进度停滞不前,我好像被困在过去了,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这期间在状态稍微好点的时候,我尝试去理解自己的情绪。我发现困扰自己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系破裂,一个是深感工作的无意义导致不想工作。这两个问题都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二者关键的区别在于,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对于第一个问题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无解的,因为关系破裂后我尝试过道歉、请求原谅来修复这段关系,但她不想再继续了,我也只能尊重对方。而第二个问题,只关系到我自己一个人,我是可以通过思考去努力解决的。
认识到这个区别其实花了我非常长的时间,因为在整个7月到8月前两个周我都放任自己沉浸在悲伤中。虽然自己非常痛苦,但自己还是忍不住去回忆那段快乐的时光。期间也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想要尝试走出来,虽然收效甚微但我认为对我最有帮助的一本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是我第二次看了,这次更和作者共情了,多次在地铁上看的泪流满面。作者写这本书的契机也是亲密关系的破裂,她是和男朋友分手,导致她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走出来,经常回忆和男朋友相处的快乐时光,同时又痛恨男朋友不负责任。但她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她认识到,其实她是在用这种悲伤的情绪来掩盖她当前其他的问题(对死亡的恐惧)。失去男友的悲伤其实是作者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个牢笼,她完全可以自己走出去,但走出去就要面对死亡,所以作者其实一直在麻痹自己。看完这本书后,自己已经隐约感觉到我其实在用破裂的关系来掩盖工作无意义的这个问题,但我依然没有勇气、动力去直面它。
在今天(23.8.18)上班的地铁上,我仍然很难过,很快又让自己陷入了失去朋友的痛苦之中,之前我通常用刷微博、小红书来缓解,但这次我想,既然我这么愿意去感受痛苦、悲伤,那索性想个够。我就把手机放包里,让思绪自由发散。但我就突然想到为什么我要让自己这么难过,我还要自己惩罚自己多久,我真的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不能一直被困在过去,也不能再逃避了。我不在关注第一个问题,鼓起勇气开始直面我当前的终极问题: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上班这么痛苦?
好,铺垫了那么多终于写到本文的主题了,我就从我思绪的起点开始说起,我先梳理了一下我的现状,明确自己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导致每天上班很痛苦,而4-6月和同事每天聊天就像镇痛剂,只能暂缓我的痛苦的情绪,但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当被强制戒断后,我必须要想明白工作对我意味着什么了。
那工作对我来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最先想到的两个答案是晋升和涨薪。
先说晋升,为什么要晋升?其实我对晋升来说是无感的,因为同事两年升7,大家都觉得他很厉害,那我两年升7了我也很厉害,并且这件事我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但追逐这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不同的人对我的期望是不同的,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公司、社会对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晋升,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很厉害,我很快就失去了动力。而且当你感受过一次别人觉得我很厉害的感觉后,之后再体验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再说涨薪,如果说工作是为了挣更多的钱,那我需要钱干什么呢?打羽毛球?去滑雪?买好的公路车?学吉他?学唱歌?但我在和心理咨询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实自己很少从这些活动本身感受到快乐,更多的还是在追逐别人对我的评价。当我打球输了、滑雪摔了、公路车没别人好,吉他没弹好等问题出现时,我很容易就放弃了。而且就算有正面反馈,其实和晋升一样,体验过一次就不想体验了。
所以其实晋升和涨薪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那既然都不重要,我为什么还需要这份“光鲜亮丽”的大厂工作,我为什么不换一个轻松挣钱少不需要那么努力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在着这么卷?而且似乎正确的答案就摆在我面前:辞职,回家,找个钱少事少的工作,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我的想法是这个答案仍然在逃避核心问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就算我找到了这样的工作后,我怎么确保我就会快乐呢?朝九晚五工作就有意义了吗?甚至在小城市的工作内容会更恶心挣的钱又少,所以我觉得这么做了结果大概率是换了个位置继续痛苦而已。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一个视频(HeyMatt),这个视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核心观点是自己思考方式要从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转变为游戏规则的设计者。之前我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角度工作生活:因为我认为我很优秀,所以我要完成老板设定的目标,完成社会对一个优秀吉他手的期望、完成球友对一个优秀羽毛球搭子的期望。完成之后,老板会给我升职加薪,大家会说我弹吉他弹的好、打球打的好。但是这种参与别人的游戏会让自己非常累。一旦不满足预期之后,很容易自我怀疑,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够好,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另外这种心态也特别容易和别人比较,因为我会认为既然大家都是在一个游戏规则下,那么为什么他可以晋升、他的吉他可以弹的那么好,他的球可以打的那么好,为什么我不行呢?(比较真的是偷走快乐的小偷!)
然后我带入了一下游戏规则设计者的思考方式:在我的工作中,我作为一名后端研发,那产品、前端就必须在我设定的游戏规则(后端架构)下设计产品,请求数据。就算产品的设计非常好,能产生非常大的价值,但在我的规则中行不通(技术无法支持),那就是不行。
这种想法说着很爽,但有一个前提是:我要设计一个好的游戏规则,让大家愿意在我的规则下玩。那大家为什么愿意在我的游戏规则下玩,因为在我的规则下,能让大家开心快乐(解决了别人的问题,为大家创造了价值)。想到这里,我真的豁然开朗了,其实工作的意义根本就不是盲目的追逐晋升、追逐加薪,而是想自己能够为别人解决哪些问题,为别人创造了哪些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也就是我工作的价值,最后也是我自己的价值所在。
我又进一步发现我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这种思考模式下,社会、老板、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家都在我设计的规则里,我是这个游戏的上帝,我自己对我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看法对我来说只是我更改游戏规则的一个参考,如果我认为你说的不对,我随时可以把你踢出局(换个朋友、换个工作、甚至换个国家生活)。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我怎么能设计出一个好玩的规则呢?如果我自己足够厉害,我自己就可以开一家超级厉害的公司,让大家都用我的产品(例如张小龙的微信、马化腾的QQ、王兴的美团、马云的淘宝)。很显然我没这么厉害,但我可以从我当前的工作出发,先在我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设计好规则,让我的协同方,我的老板在我的游戏里玩爽。而且这件事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因为我现在负责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规则了,所以我可以先学习对标,模仿别人的游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然后自己再根据反馈和自己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游戏。所以这种思维本身也给自己学习进步创造了内驱力。
那这种为别人创造价值,不断满足别人需求的方式,其实听起来很像讨好型人格。但我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讨好型人格出发点是他人,不管别人提出了什么诉求自己都尽力去满足,并且一直在别人的规则里追逐别人给自己设定好的目标;但作为游戏设计者,是从自己出发,首先认为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创造出游戏规则,然后考虑的是自己能够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并能理性的区分对方提出的诉求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诉求自己是可以直接拒绝的(因为你们都在我的规则里,我才是上帝)。
想到这地铁也恰好到站了,出地铁的时候我感觉我换了个人,从昨天完全不想去公司变成今天迫不及待的要去公司制定游戏规则了。而且一天下来,我个人的体验也非常好,虽然周会上又因为一些问题被老板说了,但这完全不像之前一样一蹶不振,而是认为这只是自己规则的一个小漏洞,hotfix一下就OK啦!٩(ˊᗜˋ )و